中醫(yī)認為,夏末秋初是氣候由熱轉(zhuǎn)涼的交替時期,人體內(nèi)的陰陽之氣也在發(fā)生變換,既有夏季的余留之熱,同時更有了秋天的燥氣,因此,早秋調(diào)養(yǎng)相當重要。
藥食同源 時令養(yǎng)生
01 百合
百合是秋季時令滋補佳品。有養(yǎng)陰潤肺,清心安神之功。百合作為中藥使用有生百合、蜜百合、蒸百合等之分。
生百合性寒,以清心安神為主,主治熱病后余熱未清,虛煩驚悸,失眠多夢,精神恍惚。
蜜百合潤肺止咳,多用于治療肺虛久咳,肺癆咳嗽,痰中帶血及肺陰虧損,虛火上炎等。
蒸百合寒性略減,兼歸胃經(jīng),善于養(yǎng)陰潤肺,益肺和胃,可治肺燥咳嗽,失眠心煩,胃熱惡心。
鮮百合可用做多種菜肴粥羹,食療效果更佳。
需要注意的是,風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忌服百合。
藥膳推薦:百合銀耳羹
材料:百合15克,大棗5粒,銀耳20克,冰糖20克,水適量。
做法:將百合用溫水泡軟(新鮮百合洗凈即可),大棗去核后切小丁備用,銀耳用水泡軟洗凈、去硬蒂后,放入攪拌機,加2杯水,稍打碎約30秒,勿打得太細,以保持口感。將打碎的銀耳、冰糖、百合、大棗丁、水放入鍋中,置于電鍋內(nèi),外鍋加1杯水開始蒸煮,熟后即可。
功效:滋陰潤肺、清熱止渴。
02 秋梨
秋梨有生津、潤燥、清熱、化痰的功效。適合熱病津傷煩渴、消渴、熱咳、痰熱驚狂、便秘等癥。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梨可“潤肺涼心、消痰降火”。在秋季氣候干燥時,人們常感到皮膚瘙癢、口鼻干燥,有時干咳少痰,此時食梨,可緩解秋燥,有益健康。
需要注意的是,脾胃虛寒者、因感寒而咳嗽痰多的人,不宜吃生梨,可把梨切塊煮水食用。
藥膳推薦:秋梨山楂湯
材料:秋梨1個,山楂適量,蜂蜜30克,清水適量。
做法:秋梨去皮去核,切成小塊,倒入鍋中,加入適量的水沒過秋梨,旺火煮開,改小火煮至秋梨軟爛。山楂兩頭去掉,切開兩半去籽,洗凈備用。秋梨煮到軟爛后加入山楂,繼續(xù)煮10分鐘,兌入蜂蜜即可關(guān)火。
功效:清心潤肺、化痰祛濁。
03 蓮藕
蓮藕具有養(yǎng)陰清熱、潤燥止渴、清心安神、解毒消腫、健脾補腎的功效。
中醫(yī)認為蓮藕“鮮品偏于生津涼血,熟品偏于補脾益血。”《本草綱目》稱藕為“靈根”,視為祛瘀生津之佳品。藕節(jié)、蓮子、蓮心、蓮須、蓮梗、荷葉等均可入藥。尤其是藕節(jié)有止血、消瘀的功效,可用于咳血、尿血等各種出血病癥。
需要注意的是,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蓮藕,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;煮藕時宜用砂鍋,忌鐵器。
藥膳推薦:銀耳蓮藕片
材料:鮮蓮藕1大節(jié),銀耳30克,紅椒、生姜、色拉油、香油、醋、糖、鹽適量。
做法:鮮藕洗凈去皮切成薄片,銀耳沸水泡開,紅椒、姜切絲;鍋內(nèi)燒開水,放入藕片略燙,浸泡片刻,瀝干水,拌入銀耳;另起鍋,放入香麻油、色拉油,燒至五成熱,放入姜絲、干紅椒略爆,再加入醋、糖、鹽燒開;將燒開的料汁淋在藕片上,加蓋燜2分鐘,拌勻即可。
功效:養(yǎng)陰潤燥,除煩和中。
早秋時節(jié) 未病先防
01 預防秋季腹瀉
夏秋交界的季節(jié),人體胃腸道的自然屏障相對偏弱,容易患秋季腹瀉。因此要注意胃脘及腹部的保暖;進服清淡易消化的營養(yǎng)食物,并充分注意飲食衛(wèi)生。
治療腹瀉主要是查明病因,如是細菌感染引起的,可使用抗生素抗菌消炎治療;如是病毒感染引起的,宜休息好,并補充水分、電解質(zhì),防止脫水和電解質(zhì)紊亂。不吃生冷、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。
中醫(yī)調(diào)治腹瀉重點在于健脾化濕,可選用藿香正氣散、參苓白術(shù)丸、補脾益腸丸等中成藥對癥服用。除此之外,針灸、推拿的方法,對于慢性腹瀉也是有非常好的協(xié)同治療作用。
燉蘋果含有豐富的鞣酸蛋白,有止瀉作用。將大米洗凈晾干,用大鍋炒至焦黃色,加水煮粥喝,也有止瀉作用。也可口服健脾八珍糕,每次2塊,或用開水調(diào)成糊狀,每日2~3次。
02 預防秋燥癥
進入秋季,空氣干燥,缺乏水分的滋潤,人易出現(xiàn)鼻咽干燥、聲音嘶啞、干咳少痰、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癥,俗稱“秋燥癥”。
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,而且還會誘發(fā)許多疾病,如感冒、癤腫、鼻炎、咳嗽等,因此必須養(yǎng)陰防燥,護津潤肺。
飲食上,宜常飲開水、喝粥及蔬菜湯,多吃梨、葡萄、香蕉、銀耳等滋潤的食品,少吃辣椒、蔥、姜、蒜等辛辣燥烈之物。
起居上,要做到早睡早起,早睡以利養(yǎng)陰,早起以利舒肺,呼吸新鮮空氣,適當活動,使機體津液充足,精力充沛。若出現(xiàn)“秋燥”狀況,要在醫(yī)生指導下辨別溫燥、涼燥、肺燥、腸燥等,對癥調(diào)治。